一个16岁的女孩,暑假在火锅店勤工俭学,想挣点零花钱。穿的就是店里的普通工服,牛仔裤配短袖T恤。
干活儿呢,总会有些动作。有一次她弯腰用铲子收拾冰块,后腰那里的衣服跟着动作,露出了巴掌大的一块皮肤——这动作挺平常的,很多人干活都难免。
就这一下,惹来了麻烦。
店里一对吃饭的夫妻顾客,把这一幕拍了下来。拍就拍了,转手发到网上,还配上句意有所指的话:“这火锅店除了吃饭,是不是还提供别的‘服务’?”
这种话,对一个未成年女孩意味着什么?那可是能戳穿脊梁骨的冷箭。
女孩的妈妈知道了,那真是心尖儿都在抖。哪能让自己女儿受这种委屈?怒火中烧的妈妈,当天就成了“福尔摩斯”。她仔细辨认视频细节,在社交媒体上仔细搜寻线索,硬是凭着这股揪住不放的劲儿,一天之内就把发帖的人给找了出来!随即就报了警。
后面的事情进展得比较常规:警方介入,事情查实了,就是这对顾客的问题。按程序走,造谣者公开道歉、删除所有不实信息,再赔偿点钱——1000元,事情算是有了个法律上的了结。
展开剩余65%但到了道歉这一步,出了个小插曲,让大家议论纷纷。拍道歉视频时,那个造谣的男人戴了个口罩,脸遮得严严实实。不少网友看了觉得不解气:你造谣毁人家小姑娘名声的时候那么恶毒,道歉怎么不敢露脸了?这种人就不能让他们“见光”,大家记住这张脸才好!
可你知道吗?口罩的来源,让很多人都没想到——是那个被造谣女孩的妈妈要求他戴上的。
女孩的妈妈后来解释了她的想法:“戴上吧,是我让他戴的。事情已经处理了,话也说开了,也得给人留点余地过日子吧。”
这句话,分量挺重。
这位妈妈在替女儿讨回公道的路上,表现得又快又狠,一步不让。但在“赢了”之后,她却选择收起了锋芒,给了对方一个遮挡的空间。她选择了一个字:“饶”。
当然,法律上该有的追究一点没少,道歉、赔款、删除,这些底线都守住了。但在法律框架之外,妈妈展现了一种容让。也许她明白,彻底摧毁对方的生活,并不能让女儿的名誉变得更好一分;也许她知道,把对方彻底钉在耻辱柱上,那种长久的恨意,对女儿、甚至对她自己来说,可能也是一种持续的负担。或者,就是一句朴素的“得饶人处且饶人”。
这事儿的核心,当然是那对顾客看见女孩工作就忍不住往歪处想,顺手一拍、恶语相加的行为,怎么批评都不过分。它提醒我们,一句不负责任的猜测加上网络,能像刀子一样伤人。
同时,妈妈在维护女儿过程中展示的力量和最后的克制,让人印象深刻。她先是雷霆万钧、寸土不让,把属于女儿的公道讨了回来;然后在胜利之后,又以一种主动的姿态,在冰冷的规则之外,投下了一丝带着人性温度的阴影——那个口罩,就是这温度的象征。
它没有替造谣者开脱,但提醒着我们:一个被狠狠伤害过的人,选择保留余地,这份选择本身,需要力量和智慧。说到底,这位妈妈想告诉女儿的,可能不只是“受欺负了妈妈替你出头”,还有一层更深的意思:那就是如何在守住底线的同时,不让自己也滑向仇恨的深渊。
发布于:湖北省长宏网配资-场外配资网站-重庆股票配资-好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